学院要闻

强素质提技能,快乐参赛,收获多多

发布时间:2020-11-14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2636
分享:

——信息技术学院“第十一届蓝桥杯”国赛选手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学 讯)在刚刚公布结果的第十一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院信息技术学部四名参赛选手均获奖:李超凡——Python程序设计大学组国家二等奖;谭浩、华振松、姚世伟——软件类JAVA软件开发C组国家三等奖。这是我学首次在“蓝桥杯”软件大赛上获得国家二等奖,实现了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获奖的新突破。

 

"第十一届蓝桥杯"国赛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校区比赛现场

(从左至右:肖卫平老师,李超凡,姚世伟,华振松,谭浩,赵海鸥老师)

 

 

  这次的“蓝桥杯”大赛因疫情原因,历时10个月,四名国赛学生在整个备赛时期积极努力,对这次参赛也有了很多很深的个人感受:

 

李超凡(指导老师:肖卫平、高军)

 

参赛选手李超凡和指导老师肖卫平

 

  这次蓝桥杯大赛应该算是圆满结束了,从省赛到国赛,来说下我的感受吧。

  因为我报的是Python组,不分组别,研究生本科高职一起考。准备的时候我都是抱着试水的心态去练习的,没想到这次居然冲进了国赛,只可惜这次没能去成北京。

  比赛总共是十个题目,五个填空题,五个编程题。填空题不需要过程,只提交结果,也就是说你用手算都可以。后面稍微需要点算法思维和逻辑,最后几题就可能要一套完整的算法了。

  比赛前的练习,第一多掌握算法,编程大题若考到了你会的算法,直接套模板得满分。第二多刷原题,一定要是官方出的,近几年的原题,多刷题有利于加强熟练度。同时一定要搞懂其中的算法思想,做到会一个题就会一类题。为了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刷题,学部让我去了软件工作室,不需要带电脑,一个手机一个本子一支笔就行了。手机上搜题,把思路想好,一步一步写在本子上,代码机器上过一遍就行。这种算法比赛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蓝桥杯大赛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用比赛的形式去检验自己的能力,去锻炼自己的算法能力,那种自己的能力得到证明,自己种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那种成就与喜悦感不是你打赢一把游戏能比的。而且,当你的算法能力一步步提高后,找工作拿offer的几率的相对也会更大一点。

  最后,学老师对我的培养,没有老师们的帮助,我也不可能走的这么远。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姚世伟(指导老师:赵海鸥、甘佩佩)

 

            

参赛选手姚世伟                      指导老师赵海鸥

 

  第一次听说蓝桥杯比赛还是在大一,那时候连Java语言都不熟悉,当时除了打算认真学Java外,并没有任何参赛准备

  岁月不居,转眼到了2019年年末,“第十一届蓝桥杯”开赛了,抱着抓住这次机会、挑战一下的心态报名参赛了。刷题之路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刷题持续了快一个月,能确实的感觉到自己在程序算法上的进步,不过当时恰逢期末考试,刷题的时间也逐渐减少了。真正开始专心备战已是在2020年的八月底了,用蓝桥杯官网的练习系统进行刷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个星期起码有五天会做题。虽然很累,但也是快乐的,因为每当做会一个类型的题、或者研究一个题目很久后做出来了,那种感觉也是很棒的。

  到了参加省赛的日子,我其实是很紧张的,既想得省一,这样就可以去参加国赛;又感觉希望有点渺茫,一星期后,老师告诉我获得一等奖,沉淀了一周的不安心情一下子解脱了!

  在接下来的国赛准备阶段,因时间短,刷题数量不多,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获得了三等奖的成绩!

  经历了这届蓝桥杯,我感觉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得奖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很多算法,提高了自己的编程能力!这一切得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的支持,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帮助。也感谢和我一起努力的同学们,一起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华振松(指导老师:李颖、段能阳)

 

              

参赛选手华振松                      指导老师李颖

 

  今年有幸参加了“第十一届蓝桥杯”大赛,省赛获得了一等奖,入围国赛,国赛获得了三等奖,这一路走来,我感慨颇多,也受益匪浅。

  在省赛的备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清思路,整理算法,大量刷题,在这个策略下我的省赛成绩还不错。

  此次比赛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基础不够扎实,对于一些数学知识的了解及应用不够深入,数据结构以及各种算法的了解过于浅显,训练不到位,导致了比赛有些题目有思路却无法动手,最终只获得了三等奖。这些问题都凸显了我知识的匮乏,视野的狭隘,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未来,我将不断努力学习来弥补其中的不足,这些问题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同时,参加比赛是对我个人能力的锻炼,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这些都将是我宝贵的财富,它将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莫大的影响和帮助。

  最后也感谢指导老师和学校的支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总是耐心地为我们解决问题。

 


 

谭浩(指导老师:程星星、段能阳) 

 

             

              参赛选手谭浩                   指导老师程星星              

 

  我认为,每一次经历都是生活给予的宝贵经验,是成长的必然。这次参加“蓝桥杯”比赛也不例外。

  因突如其来的疫情,蓝桥杯十月才开赛。大三的新学期一开始,和一同参赛的同学开始研究蓝桥杯考什么,该用什么方法去备赛,然后就开始疯狂刷题。

  在省赛备赛的一个多月里,我几乎每天都沉浸到蓝桥杯训练系统里。第一天打开网站,看到最基础的题目,也完全摸不着头脑,于是我就找了百度,找到答案,反复的细品解题步骤。一个星期后,基础题就难不倒我了,看见一个做一个。随后紧接着就是进阶题,有了基础做铺垫,我慢慢的想到解题思路,一步一步的进行编写,然后进行测试修改,最终得到了答案。

  10月17日省赛结束,喜获了一等奖,11月14日国赛结束,获得了三等奖。

  经过这次比赛,虽然国赛并不理想,但是我明白了勤能补拙,努力就有回报,加油!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