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这片育人的沃土上,有一位笃志前行的引路人 —— 李荣老师。她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双师”型教师、党支部书记。她以赤诚的政治信仰为笔,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画卷上挥毫泼墨,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马院教师的使命担当。
党建领航:擎旗奋进,筑牢信仰之基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李荣老师深知党建是学院发展的 “根” 与 “魂”,是教育教学的 “红色引擎”。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她都会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红色文化、育人使命等主题,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党员教师在专题学习中领悟党的最新理论,在研讨交流中碰撞智慧火花,在实践调研中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在她的引领下,支部党员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 “党建引领教学创新,教学反哺党建深化” 的良性循环。
她以身作则,将党性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她的党课上,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精神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们并肩作战,深刻感受着信仰的力量。
教学深耕:启智润心,点亮成长之路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李荣老师始终牢记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使命,深耕课堂,用智慧和爱心守护学生成长。
她主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善于将抽象理论与鲜活案例、时事热点相结合,让思政课 “活” 起来、“火” 起来。她运用 “问题链+故事链+实践链” 的三链递进教学法,把宏大命题转化为贴近学生的 “青年之问”,让学生在思考和感悟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堂上,她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一次,在讲解经济体制改革时,一名日语专业的学生对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提出质疑。李荣老师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微笑着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背景,耐心地分析两种体制的利弊,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进行讲解。她的话语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学生心中的疑惑,让学生最终理解并认同了改革的必要性。那一刻,学生的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
在兼职担任辅导员和班主任期间,她是学生的 “知心姐姐” 和 “成长导师”。她深入教室、寝室,用温暖的笑容和关切的话语,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新生入学时,她像一位贴心的引路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新的集体;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她像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温暖的安慰和专业的指导;面对职业规划和升学、就业选择,她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航员,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帮助。她为每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精准对接学生的需求,让教育关怀如阳光般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创新赋能:开拓进取,搭建发展之桥
在科技日新月异、教育理念不断迭代的当下,李荣老师深知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她积极探索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新路径,构建多元化育人体系。
科研方面,她聚焦大学生就业、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等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发表了《企业人才培养与思政工作的激励作用》《三螺旋理论下的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研究》等 5 篇高质量期刊论文,主持校级科研项目 1 项,参与录制文华云联盟课程1项。这些成果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看望实习生)
育人实践中,她拓展育人维度,搭建多元平台。她与校团委、学生社团合作,鼓励学生参与红色故事宣讲、国际交流学习、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她利用班级微信、 QQ 群、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实现与学生的即时沟通。她还创新性地将传统文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她注重 “思政小课堂” 与 “社会大课堂” 的结合,组织学生录制 “行走的思政课”,指导学生参加红歌比赛等活动。多支队伍在比赛中斩获佳绩,展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凭借在教育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李荣老师屡获殊荣:2024 年 “中银杯” 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省级二等奖、学院 2024 年教学能力大赛决赛院级二等奖、第八届湖北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省级三等奖,湖北省高职高专思政课“萌新磨课 骨干练兵”二等奖,第十四届全国高等教育美育教学成果展评全国一等奖;指导学生竞赛获第八届OCALE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三等奖,入围第四届全国思政教学展示活动湖北省省赛等,获得 “三育人积极分子”“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 等称号。
从北京新东方到外院,回想近10年的教育生涯,她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未来,她将继续秉持初心,以坚定的政治信仰为指引,以高尚的师德师风为楷模,以创新的教育理念为翅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天地里砥砺前行,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素养的新时代青年倾注全部力量,让马院之光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