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优质课堂教师风采】戴遂:让语言扎根职业土壤,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让职教课堂“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5-06-27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36
分享:

       戴遂,通识教育学院讲师。现主要讲授《职业英语》课程。荣获2024年度“优质课堂教师”称号;通过2024年度“双师型”教师认定;“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省级团队三等奖;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D类一等奖,在“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主持课题《职教出海新形势下的职业英语教学实践研究》;参与课题《职业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等;发表《论高职英语个性化教学的运用策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课堂管理方式之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

       以“双师”之力,搭建语言与职业的桥梁

     “语言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扎根于职业土壤。”作为“双师型”教师,戴遂始终致力于将职业技能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堂上,她巧妙地扮演“客户”角色,抛出“客房马桶堵塞该如何用英语安抚客人?”这一难题,学生们分组模拟处理投诉场景,从最初生硬地背诵固定语句,到逐渐能够自然应变、灵活应对,职场沟通的“实战感”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紧张而热烈的氛围。

       面对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时代趋势,戴遂敏锐捕捉到市场需求,为市场营销专业量身打造“直播带货”情境教学模块。学生们在模拟直播中,用英语介绍汉服、茶叶等富含中国元素的产品,不仅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深刻体会到职业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这种“场景化教学”理念,源于戴遂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学习与研究。在她主持的《职教出海新形势下的职业英语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中,她深入调研发现,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不断深化,企业对既懂专业技术又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戴遂以此为导向,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为学生的职业发展铺就坚实的道路。

       以“匠心”之笔,描绘课堂的温度与深度

       面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一大挑战,戴遂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课堂管理方式之研究》中提出“动态分层法”:为基础薄弱学生设计填空式对话模板,给能力突出者增加即兴演讲挑战;用“单词接龙”“影视配音”等游戏激活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2022级机电专业学生王浩曾因口语差而不敢开口,戴遂老师敏锐地发现他的技术特长,特意安排他担任小组“技术顾问”,用英语解说图纸结构。在戴遂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王浩逐渐克服心理障碍,如今已能自信地参与国际技能竞赛培训。

       在课程教学中,戴遂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与语言教学的巧妙融合。讲解旅游英语时,她引导学生用英文讲述故宫斗拱的力学智慧;冬至日的课堂上,学生们分组探讨“二十四节气”的农耕哲学,并将成果制作成双语短视频。“戴老师让我们发现,英语不仅是工具,更是传递中国智慧的桥梁。”2023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陈雨欣说道。这份匠心也结出了累累硕果,她指导的学生在各类英语竞赛中屡获佳绩。

       以“师者”之心,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

     “教育是点燃火种,而非填满容器。”戴遂始终秉持这一教育理念。曾有一位性格内向的男生在“职场面试”模拟中紧张忘词,戴遂老师以      “HR”身份幽默引导:“您刚才的沉默是在思考岗位匹配度吗?”这一巧妙的话语不仅化解了尴尬,更教会了学生临场应变之道。如今,这名学生已成为某外贸公司的业务骨干,每年教师节都会给戴遂老师发来英文祝福邮件,表达感激之情。

       面对教育信息化浪潮,戴遂老师的课堂既充满了“科技感”,又不失“人情味”。她利用 AI 语音评测系统精准纠正学生的发音,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坚持保留“面对面演讲”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从教十余载,戴遂以“双师”之力、匠心之笔、师者之心,在职业英语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点亮了明灯,也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增添了光彩。(记者 王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