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维)为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接行业发展需求,5月9日上午,工程技术学院在办公楼302会议室召开2025级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特邀武汉城市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及湖北三安光电、武汉京东方等企业代表共6人组成论证专家组,学校教学科研处处长何成才、工程技术学院领导班子及各专业教师代表参会。会议由工程技术学院教学副主任夏丽君主持。
开篇:凝聚共识,锚定人才培养新方向
工程技术学院院长熊祖钊在欢迎辞中指出,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学院深化“五金建设”、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他强调,面对建筑、机电、新能源、光电等行业的新技术、新规范、新需求,学院需以此次论证会为契机,吸纳专家智慧,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外语特长+AI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随后,熊院长从学院发展历程、专业群布局、校企合作成果等方面介绍了工程技术学院的整体情况,展现了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
专业汇报:聚焦“岗课赛证创”,彰显专业培养特色
论证会分专业(群)汇报环节,建工系、机电系、新能源系、光电系等专业负责人依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安排、“1+X”证书融合等内容进行汇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曾庆红结合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趋势,提出将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聚焦“双元育人”,介绍了与京东方等企业共建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则突出“书证融通”,展示了如何将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嵌入人才培养方案。
专家论证:校企协同“把脉问诊”,精准优化培养方案
在专家论证环节,校外专家从教育教学规律、行业发展需求、职业能力标准等维度提出针对性建议。
高校专家视角:武汉城市学院汽车与电子工程学部副主任李德骏教授指出,人才培养方案需强化“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设计,建议通过模块化课程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光电专业带头人杨晟教授强调,应结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将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
企业专家视角:湖北三安光电招聘经理夏春晖结合企业用人需求提出,需加强学生“工匠精神”与“质量意识”培养,建议在课程中增加行业标准解读、精益生产等内容;武汉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经理马万里则关注“校企双元教材”建设,希望学校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交流研讨:直面痛点难点,共商改革路径
在自由交流环节,教师代表与专家围绕“如何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课时”“新兴技术如何及时融入课程”“专升本与就业导向的培养侧重”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武汉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汪汝武教授建议,可通过“专业基础课+方向选修课”的组合模式,既夯实学生通用能力,又满足差异化发展需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光电专业带头人杨晟教授分享了兄弟院校在“课赛融合”中的成功经验,为学院优化课程考核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总结展望:以评促建,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
教学科研处处长何成才在点评讲话中对专家们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他指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学校落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需重点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对接产业升级调整课程内容;二是强化“校企协同”,邀请企业深度参与培养方案制定;三是突出“类型教育”,加强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程技术学院将以此次论证会为起点,对18个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同频共振”。
据悉,本次论证会是工程技术学院落实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行动,后续将建立“专业调研—方案修订—实施反馈—持续改进”的动态调整机制,计划与京东方、三安光电等企业共建“金基地”,在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教师企业实践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全力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精技术、善管理、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会议在专家与参会人员合影留念中圆满结束。此次论证会的召开,为工程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践性提供了有力支撑,标志着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迈出了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