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总结经验促提升 交流分享共成长——建工系2025年BIM毕业设计大赛总结分享会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5-05-09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61
分享:

        (通讯员 杨维)为深化教学成果转化,搭建师生交流互鉴平台,5月8日下午,建筑工程系在3号教学楼305教室举办2025年BIM毕业设计大赛总结分享活动。本次活动聚焦“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目标,通过参赛学生经验分享、指导教师专业点评、现场互动交流等环节,全面复盘竞赛过程,为学生实习就业蓄力赋能,为后续赛事筹备积累经验。建筑工程系负责人曾庆红、专业教师代表及2023级、2024级学生代表共80余人参与活动。

学生分享:从竞赛实践到成长感悟,干货满满

        活动伊始,来自2023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三组参赛学生代表依次上台,结合参赛作品与备赛经历,分享了BIM技术应用中的收获与思考。参赛代表高佳欣说道:“从模型建立时的构件参数误差,到团队协作中跨专业沟通的磨合,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推敲。”她特别提到,备赛过程中多次推翻重建模型的经历,不仅提升了软件操作熟练度,更培养了“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

        2023级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代表则分享了在应对复杂节点建模难题时的探索过程,他说道:“我们通过查阅行业标准、请教企业导师、反复测试参数,最终找到符合规范的解决方案。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理论知识必须与实际应用结合,才能真正转化为职业能力。”他还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备赛中注重“团队分工与高效沟通”,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业优势。

教师总结:以赛为镜,精准赋能人才培养

        在指导教师总结环节,大赛指导教师曾庆红、杨康、邱子琳分别从“教学视角”与“行业需求”出发,对参赛作品进行了专业点评。

        曾庆红老师肯定了学生在BIM模型精细化程度、施工工艺模拟创新性等方面的突破,同时指出部分作品存在“理论设计与工程实际脱节”“成本管控模块薄弱”等问题。他强调:“BIM技术不仅是建模工具,更是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手段。希望同学们在未来学习中,注重对接行业前沿标准,提升‘技术+管理’的综合能力。”

        杨康老师结合企业调研经验,分享了行业对BIM人才的能力要求:“企业不仅关注软件操作技能,更看重方案优化能力、沟通汇报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本次大赛中,部分学生在成果汇报时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这类能力正是实习面试中的加分项。”他建议低年级学生提前参与校级BIM社团或兴趣小组,通过“早接触、多实践”筑牢技术基础。

以赛促教,构建“竞赛—教学—就业”闭环

        活动最后,建筑工程系负责人曾庆红作总结发言。他指出,BIM毕业设计大赛是落实“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重要载体,本次总结分享会既是对竞赛成果的梳理,更是为学生搭建的“职场预演”平台:“通过上台分享,同学们锻炼了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临场应变能力,这些都是实习就业面试中的核心竞争力。”他透露,系部将把竞赛中发现的薄弱环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后续计划联合企业开设BIM特训营、举办校企联合毕业设计等活动,推动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深度对接。

        据悉,本次BIM毕业设计大赛自2024年12月启动,历时5个月,吸引了全系68名学生组成12支团队参赛。作品涵盖住宅、商业综合体、市政工程等多种类型,通过模型构建、施工模拟、成本核算、成果汇报等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BIM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此次总结分享活动不仅为参赛学生提供了复盘提升的机会,更让低年级学生直观了解了BIM技术的应用场景与竞赛备赛要点。未来,建筑工程系将持续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深化“教、学、做、赛”一体化教学改革,助力学生在职业成长道路上“以赛储能,以技赋能”,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