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艺术学院召开欧亚语言系"五金建设"专题教师座谈会
(通讯员:李育英)为深化高职外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外语与艺术学院欧亚语言系于5月22日中午在会议室411,召开"聚焦'五金建设',推动专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教师座谈会。院长夏丽君、系主任李育英及全系教师共同研讨新时期外语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夏丽君院长在动员讲话中强调,要以"五金建设"为抓手,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她指出,全体教师应强化产教融合意识,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实现专业建设提质增效。
会议围绕四大核心任务展开深入研讨:
一、打造"金课程"体系
重点推进"日语+跨境电商""韩语+智能制造"等特色课程群建设,将省级技能大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计划年内建成3门虚拟仿真课程,开发"商务情景模拟""跨境直播实训"等数字化教学模块。
二、开发"金教材"资源
与阿里巴巴国际站、中韩产业园等企业共建教材开发中心,引入跨境电商客服对话、设备操作双语手册等真实案例。首批试点《跨境电商韩语实务》《工业日语视听》等活页式教材,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三、锻造"金师"团队
实施教师企业轮岗制度,要求专业课教师每年完成40学时企业实践。聘请10名企业导师参与"双师课堂",联合开展"中日文化创意工作坊""中韩跨境电商项目实战"等特色教学。
四、推进"金专业"国际化
与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韩国釜山科技大学共建"3+1"海外实习基地,重点拓展跨境电商运营、智能制造技术翻译等实习岗位。同步推进"中文+职业技能"海外培训项目。
系主任李育英部署具体工作时提出,将建立"五金建设"项目责任制,组建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校企合作等专项工作组,实行月度进度汇报制度。全体教师就实训平台建设、企业案例库更新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确定12项具体改进措施。
本次座谈会标志着欧亚语言系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新阶段。全系将以"五金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数字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为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