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应外学部教师代表参加2024世界中文大会

发布时间:2024-11-20
作者:龚娟
浏览次数:852
分享:

2024世界中文大会于11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举办,本届大会以“联通融合,传承创新”为主题,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驻华使节、中外高校师生代表等近2000人参加。我院应外学部教师代表龚娟老师应邀参加了此次大会。

 

本届大会精心策划并涵盖了三项核心内容:丰富多彩的语言展览、专业深入的专项会议以及多元并蓄的平行会议,旨在为参会者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在2024世界中文大会语言展上,各国人员相互交流的场景充满了热情与活力,整个展览现场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友好和谐的氛围。展览现场分为三个主要展区:HSK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展区、中文联盟展区和资源及数字化展区。各个展区都布置得井井有条,各类中文教学书籍、教学资源及装置、新技术应用、智能化产品以及传统乐器等展品琳琅满目,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和体验。

 

 

 

在新时代、新机遇,推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外方代表积极参与并分享了宝贵经验。泰国海上丝路孔子学院理事长颂德通猜,柬埔寨教育、青年和体育部副国务秘书蒲萨敏,柬华应用科技大学柬方校长钟耀辉均发表了精彩发言。他们一致强调了“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分享了各自国家在推动中文学习与职业技能培训结合方面的实践案例与显著成效。这些发言不仅展示了国际合作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也为未来“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全球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中文作为沟通桥梁的作用愈发凸显。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深化“一带一路”主题分享中,多所高校分享了其在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方面的实践经验。黎明职业大学校长王峰介绍,该校自2019年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港澳地区设立11个“海丝学院”,以“中文+电商”为特色,提供全链条培训,未来将继续探索“中文+职业”教育模式。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冉福松分享了该校通过借船出海、造船出海、组团出海的方式,对接国际企业需求,书写“教随产出”新篇章。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张琳则分享了该校在塔吉克斯坦的“中文+职业技能”本土人才培养实践,包括合作成立“塔中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中文工坊、编写多语种教材等,促进了中塔文化交流,为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方面有着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在2024世界中文大会上,山东多所高职院校展现了其“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有益探索和成果。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分享了与泰国、刚果(金)合作建设“中文工坊”的经验,强调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路径。山东职业学院则通过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提升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利用数字赋能,借助前沿技术探索“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新模式。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则通过签订国际合作协议、提供交换生项目和联合研究项目,加强了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合作。

"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模式的蓬勃发展,深切契合并推动着企业的发展需求。北方矿业、苏州中材以及重庆安驿汽车等企业就“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享。北方矿业和苏州中材两家企业着重于提升项目的适应性,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为海外员工提供了既强化语言能力又提升职业技能的综合性培训。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也为企业海外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重庆安驿汽车则展示了其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领域的另一番探索,该企业推出“中文+汽车新智能技术”线上项目,为哈萨克斯坦学员提供中文与汽车智能技术培训,展现“中文+职业技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为国际中文教育转型提供启示。

国际中文教育的勃勃生机,在大会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如春风拂面,为大会注入了温暖与力量。他充分肯定了国际中文教育在文化互通互信互鉴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世界中文大会提出了殷切期望。这不仅是对国际中文教育的鼓舞,更是对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期许。回望2024国际中文大会,它不仅是一次语言的盛会,更是一次文化的交融、智慧的碰撞,各国与会嘉宾代表共同绘就了一幅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壮丽画卷,书写了国际中文教育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