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综合新闻

【优秀校友】林丹:异国青春,在阿尔及利亚创业十年
发布时间:2023-06-08 来源:外语学院 浏览次数:541

  我院应用外国语学部2011级应用法语专业学生林丹,毕业后前往阿尔及利亚从事法语翻译工作,一年后创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现持有两家建筑公司及1家房地产开发公司。

 

  法语入门不轻松,和英语相比,更加复杂的语法、名词阴阳性、动词变位,尤其是法语发音,要求口型要非常到位。后来随着法语学习的深入,林丹对法国文学、艺术等文化层面的了解有所加深,渐渐喜欢上了法语。这大概也是许多法语专业学子在学习法语时都曾有过的心理历程吧:初识懵懂陌生,直至越熟识才越热爱。她也建议学语言专业的同学:“要抓住大一早晚自习的时间,查漏补缺,巩固基础,为未来学习比较难的语法和课文铺路。”

 

  “在校期间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和性格塑造。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同学的努力上进,对我自律能力及技能学习有很大积极影响,还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和积极乐观的精神。非常感谢马丽、胡世娟和伍田莉3位老师细致耐心地教授法语知识,不断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们的谆谆教诲,让我在法语前行的道路上愈发坚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学院和老师给予了我高度的人文关怀与自由,支撑着我一路成长,我坚信选择法语一定是正确的,它将成为我的翅膀带我远航。”

 

  临近毕业,林丹想早点出去闯一闯。此时正好有一个机会摆在她面前,去阿尔及利亚的一家建筑公司做翻译。但工程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作为语言工作者对这方面的知识无疑是缺乏的,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和未知的领域。带着钻研的态度,林丹从一开始不知所云的状态慢慢进入到能够自由发言甚至提出自己观点的解决方法,彻底地融入该行业,为以后的工作夯实了基础。这也得益于她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大量桥梁建筑、科技机械类的法语篇章,为做工程建筑方向的翻译奠定了基础。

 

  林丹表示,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刚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她感受到语言千变万化的魅力:各地法语词汇的用法意义不尽相同以及各个地方非常浓重的地方口音不易理解。比如她去的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家的人说话时多在法语中夹杂地方语言,如果没有相关经验,可能会听不懂。一切都要自己置身其中慢慢去摸索和积累。她建议,去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时,千万不要怕,不要泄气,多找当地人练,哪怕时不时学一下当地语也不失为一种乐趣,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自己语言水平,更能深刻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林丹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带给侨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各企业难以复工复产,公司回款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经过反复筹措,资金还是有缺口,林丹将个人住宅进行抵押,向银行借贷,将每个员工的工资发放到位。她始终坚持“诚信为本,服务客户”的经营宗旨,将诚信视为企业经营发展的生存之道和重要保障,把重合同、守信誉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林丹认为,创业是个很有乐趣的事情,特别那种不确定的过程更是充满魅力,当把一件之前看作很困难的事情或者不可能的事情完美地解决了,目标实现了,这个过程就应该是人生的意义。因为只要你用心做了,就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困难都是给那些没准备的人。在世界面前树立中国形象,在国际舞台传播中国话语,在全球化进程中彰显中国力量,这不仅是外语人的责任,更能带来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而这份底气、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也成了林丹在面试、求职、实习中脱颖而出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真的感谢自己选择了法语,感谢我父母的支持,感谢学院的栽培。”林丹希望自己一直在进步,也希望那些敢于冒险的学生们跟她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愿大家以渺小开始,以伟大结束。(记者刘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