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传承红色基因 铸魂育人新征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2025年湖北省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

发布时间:2025-09-01
作者:李瑛
浏览次数:17
分享: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7月21日至25日,湖北省教育厅在麻城市委党校举办全省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我校马院教师李瑛老师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          

 

         红色沃土上的开班第一课

         7月22日下午的开班仪式上,省教育厅相关领导强调:“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随后的《大别山革命精神》专题教学中,专家通过详实的史料,生动诠释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内核,为整个研修奠定了理论基调。

         行走的思政课堂:在革命遗址感悟初心使命

         研修班创新采用“现场教学+情境体验”模式,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学习体验:在移民文化园,通过丰富的展陈和生动的讲解,深入了解了麻城移民文化、孝善文化和科举文化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在麻城市烈士陵园,教师们肃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通过“微党课”重温了黄麻起义的壮烈史诗;在乘马岗镇红军公园,三条半枪纪念馆里锈迹斑斑的武器诉说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内,一份份泛黄的文献让历史课本中的文字变得鲜活可触。特别令人动容的是在许世友将军故居,当讲解员讲述将军“生前尽忠、死后尽孝”的故事时,教师们纷纷热泪盈眶。“这才是最生动的思政教材!”李老师感慨道。

         创新教学形式让红色文化起来

         夜幕下的党校教室传来阵阵红歌声,《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经典旋律让学员们仿佛回到烽火岁月。这种“音乐思政课”的创新形式,让抽象的革命精神变得可感可知。在田铺大湾,教师们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通过VR技术“穿越”到当年的场景,切身感受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结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7月25日的结业仪式上,教师们纷纷表示,这次研修实现了三个转变:从理论认知到情感认同的转变,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的转变,从课堂教学到实践育人的转变。我院李老师动情地说:“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提升了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我要把这些鲜活的故事带进课堂,让00后学生们真正懂得什么是信仰的力量。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打造更多“行走的思政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为国家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