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和省教育厅《2023年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学院决定举办2024年(第十一届)院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针对抽取的教学任务(内容)运用教学理论、落实教学文件、分析教学环境、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示范技能操作、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教学团队应主动落实国家及省有关专业教学标准,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规范)、l +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跟踪相关产业发展新 业态、新技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 根据抽取的教学任务(内容),分析既定教学环境,合理运用教学理论,准确分析学情现状,科学确定教学目标,系统优化教学过程,采用适当的教育技术,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选用限定的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高效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的组织实施,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做出教学反思与诊改,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生态。
既定教学环境应综合考虑比赛各环节现场环境,创新、重构职业教育教学要素,借助数据挖掘、虚拟现实等技术思维,赋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教学的组织实施还应注重实效性,注重教学材料选用的规范化,注重教学案例引用的典型化,注重技术手段采用的合理化,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实现师生、生生的全面良性互动,关注教与学全过程信息的动态采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涉及专业课程的教学还需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注重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注重教学实施的项目化。涉及理实一体的教学还应注重示范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应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注重解决技术技能培养中的重难点问题,注重通过教师规范操作培育学生职业精神。教学团队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推进“ 三全育人”,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协同;要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职业、热爱岗位;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
参赛教师须满足以下条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礼仪, 无学术不端行为,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持有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证书且满三年(2021年12月31号之前获得);近三年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且每年 至少完成80个学时 (2021年9月1日算起,只计算实际任教学时,不算其他工作折合学时)的教学任务;经学部预赛选拔公示;身体健康,能正常完成竞技类比赛任务。
各项目均以教学团队形式参赛,成员限定为3人,参赛教师须为同一专业教师,不得跨专业组队;公共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须各组建一个公共课团队,参加院级决赛。各项目均以教学团队的形式参赛,成员限定3人,教学团队结构合理,至少一位成员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每位参赛教师限报1个项目,且真实承担相应项目教学任务。
二、竞赛项目
参赛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课堂讲授型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型专业课程、校本特色型课程四个项目。专业课程须符合教育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规定,专业选修课程不列入比赛范围。
公共基础课程参赛项目选取应以教育部有关规定为准。公共基础课程参赛内容抽选范围为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指导纲要等标准内容,具体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职业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等,总学时不少于18学时。
课堂讲授型专业课程参赛项目选取应侧重适合课堂讲授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参赛。本项目限各专业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公共课程参赛,《以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为核查标准,总学时不少于36学时)。
理实一体型专业课程参赛项目选取应侧重选取适合课堂讲授和实训示范一起进行的专业核心课程,本项目限各专业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参赛。参赛专业核心课程须包含不少于18学时且每个学时含有关键技术技能操作与示范的内容。
校本特色型课程参赛项目可选取专业课或专业拓展课参赛,也可选公共课程中的特色课程参赛。
三、竞赛形式
本届竞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预赛由各学部组织进行,决赛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实施。
(一)预赛阶段
各学部成立预赛评审小组,组织预赛,并于5月9日前将《2024年(第十一届)院级教学能力大赛报名表》报教务处,于5月16日前将预赛结果、各赛项要求材料等报教务处。
(二)决赛阶段
决赛拟定于5月中下旬采用集中评审方式进行。
大赛采取现场比赛方式进行,分制作参赛作品环节(参赛前完成)、现场讲解及实际教学、现场随机提问及答辩三个环节。参赛选手须参加各环节比赛,各环节均采用随机抽签方式确保公平、公正。各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1.制作参赛作品环节
制作参赛作品须紧密围绕抽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内容事先由教务处组织抽选),不得自行扩大或缩小限定范围。参赛作品包括:选取课程完整的教案和教学课件;选取的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的展示课件、教案;实际教学实施(自选8分钟教学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展示)使用的教学课件;教学实施报告及其展示课件(梳理、总结教学设计和实施,结合日常教学学生学习实际效果、反思改进等情况撰写与制作)。制作的课件、教案和教学实施报告须与选取的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本环节需参赛前完成。
鼓励参赛选手结合下述背景创作:推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八个相统一”;推进新时代湖北高职“五个思政”;持续审核“三教改革”;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行为分析;针对高职扩招生源特点实施教学;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思政、医药卫生类教学内容;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l+X证书制度试点的相关专业。
2.现场讲解及实际教学环节
本环节分讲解教学设计、实际教学实施和介绍教学实施报告三个部分,由团队成员合作完成。团队成员角色分工由赛场评委组长监督、现场抽签随机决定,成员分工及次序为:第一完成人先讲解教学设计8分钟;第二完成人后实施实际教学8 分钟(无学生,理实一体型课程项目还须示范关键技术技能操作,所需设备自带);第三完成人最后介绍、展示教学实施报告5分钟。本环节换场不超过1分钟,所用教学材料限定为制作环节提交的作品。
3.现场随机提问及答辩环节
赛场评委根据现场讲解、实际教学情况和相关材料随机指定任 一位参赛选手进行提问,被指定选手综合运用具备的教育教学理论或实践经验回答问题并阐述观点,提问须覆盖到所有参赛选手。答辩环节8分钟,赛场评委组须用足时间,可连续追问。提问涉及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职业教育教学文件;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系统化教学设计、课程(学科)与教学论、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教学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的职业教育应用;选手作品、实践经验与上述因素的适切度。
四、提交材料
1.《2024年(第十一届)院级教学能力大赛报名表》1份;
2.学部预赛结果1份;
3.参赛课程所有学时的教学课件、教案(1份纸质版),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
4.由教务处抽选参赛课程的参赛节段,抽选的教学设计(2学时)文稿(8份纸质版)、教学设计课件;
5.实际教学(自选8分钟教学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展示)使用的教学课件,须为教学设计中的相关内容;
6.教学实施报告(8份纸质版)及其展示课件;
以上所有材料电子版发送至邮箱:573152326@qq.com,纸质版交至藏龙岛校区综合楼B203办公室李敏亮老师。
五、竞赛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设置一、二、三等奖,并参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管理暂行办法》(外院教字〔2012〕34号)给予一定奖励,水平突出者推荐参加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
附件:
1.2024年(第十一届)院级教学能力大赛报名表
2.2024年院级教学能力大赛评分标准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教务处
2024年5月5日
附件1:
2024年(第十一届)院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报名表
学部: 联系人: 电话:
姓名 (第一完成人) |
|
性别 |
|
教龄 |
|
职称 |
|
学历 |
|
|
手机 |
|
电子邮箱 |
|
|||||||
任教课程 |
|
|||||||||
姓名 (第二完成人) |
|
性别 |
|
教龄 |
|
职称 |
|
学历 |
|
|
手机 |
|
电子邮箱 |
|
|||||||
任教课程 |
|
|||||||||
姓名 (第三完成人) |
|
性别 |
|
教龄 |
|
职称 |
|
学历 |
|
|
手机 |
|
电子邮箱 |
|
|||||||
任教课程 |
|
|||||||||
参赛项目 |
|
专业名称 |
|
|||||||
课程名称 |
|
参赛内容 |
|
|||||||
教材名称 |
|
教材版本 |
|
|||||||
创作说明 |
(包括创作思路与作品特色等)
|
|||||||||
说 明 |
是否保证您所报送的作品无任何版权异议或纠纷 □是 □否 签字: 年 月 日 |
|||||||||
学部推荐意见 |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 加盖公章 ) |
|||||||||
附件2:
2024年院级教学能力大赛评分标准
评分指标 |
分值 |
评比要素 |
|
制作参赛作品环节 |
20 |
课件整体上界面美观,结构完整,表达丰富,媒体应用恰当 ,兼具教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教案符合日常教学实际,体例规范,结构清晰,要素完整,内容科学,理念先进。制作材料中教学内容的处理不超越、不偏离抽取选题限定(一票否决因素)。教学设计展示课件、教案、课堂教学和教学实施报告展示课件四者相匹配 ,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
现场讲解实际教学环节
|
25 |
教学目标符合相关课程标准或专业教学标准,契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能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风格、行为偏好等,整体与个体数据详实,有效支撑重难点的确定,为预判教学提供依据。教学任务(内容)的设计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机融入文化育人、课程思政、创新意识等元素;专业课程还需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弘扬劳动精神。教学策略使用恰当,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方法手段设计恰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评价考核考虑科学、周全、多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
|
25 |
教学实施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按照设计方案实施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关注重难点的解决,教学互动流畅,教学评价科学;关注教与学全过程信息的动态采集,针对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做出教学反思与诊断改进;专业课程还需关注技能的培养和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整体效果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有放达成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难点,突破了教学重点;教学互动广泛深入,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理实一体型专业课程技能操作时教学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技能操作规范娴熟、示范指导效用明显,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展现良好 “双师”素养,且安全保障到位。 |
||
20 |
现场展示时教师教学态度认真,语言严谨规范、表述清晰、具有较强的高感染力和亲和力;能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师貌、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展现出较强的综合素养;展示相互关联内容时相 互印证、真实可信,不脱离教学实际,无商业包装痕迹,无生搬硬套行为,整体一致性良好(一票否决因素)。通过教学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具有推动作用;能够适度改进、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较为深刻的学习体验:能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师自身所授课程的新知识、新技能,显现出一定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科研的意识;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
||
现场随机提问答辩环节 |
10 |
回答间题聚焦主题,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实事求是,表达流畅,体现出一定的研究思维和反思意识,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回答与前两个环节相互关联的问题时实事求是,无明显逻辑错误、无明显差异性、无故意回避拒答( 一票否决因素)。 |
|
满分 |
100 |
得分 |
|
评委:
年 月 日